在台灣如果有文史工作者將鹿港龍山寺歸為第二名的寺廟,那可能沒人可以說出第一名的寺廟是哪間,因為龍山寺以正史來說,是乾隆時期就有如此大型的廟宇,以當時的鹿港經濟實力,只有台南有能力打造出比鹿港龍山寺更有規模及藝術價值的寺廟,經歷代文史工作者不斷的從"歷史""宗教"學術''藝術''建築'各方面考究之後,大家把這個桂冠給了鹿港龍山寺稱它為"台灣紫禁城,"譽為'台灣藝術殿堂''"中國建築學之寶",在民國65年由漢寶德大師之建議 ,以"國寶"保護之,在當時並無保護古蹟之風氣,實屬不易,以下為龍山寺的簡介
建寺時 號稱有九十九門的龍山寺 此門為龍山第一門 山門
僅次於皇宮九門宮殿實為七門氣勢磅礡格局大氣的 五門殿
五門殿內黃杰將軍贈送龍山寺匾額
五門殿的易經八卦窗
五門殿的拱門又稱規矩門
在五門殿後方凸出的 重簷斷箭式古建築 是為酬神演奏和表演的 戲臺
不用一根釘子做成戲台上的藻井只有皇宮和寺廟能夠配置
戲台的斗拱
兩百多年的寺中古樹
供信徒參拜的拜亭凸出於供俸觀音菩薩正殿的宮殿
拜亭中的清治時期的香爐
正殿旁的過水處下的八卦門
日治時代重修的後殿
龍山古剎
龍眼井
佛教故事的對聯